news
最近,《新聞聯播》以《復工復市 生產生活穩步恢復》為主題,報道了常益長鐵路關鍵控制性工程——沅江特大橋——首節大直徑雙壁鋼圍堰順利下水。值得一提的是,思拓力的思微智能監測系統也為這項工程貢獻了綿薄之力。
這是怎么一回事兒呢?接下來我們就從沅江特大橋的大直徑雙臂鋼圍堰講起。
圍堰體積5.4萬立方米=25個水立方標準游泳池
常益長高速鐵路,是中國境內一條連接湖南省常德市、益陽市和長沙市的高速鐵路,是國家“八縱八橫”高速鐵路網中廈門至重慶、呼和浩特至南寧兩條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鐵路正線全長189.8 公里,擬按時速350公里的客運專線建設,客運專線和上下行雙線全部為電力牽引和自動控制。
沅江特大橋是常益長高鐵項目的關鍵控制性工程,主橋全長544米,為塔梁墩固結體系。剛剛入水的圍堰采用雙壁鋼結構,直徑38.5米,高度46.4米,體積5.4萬立方米,相當于25個水立方標準游泳池。
通過下面這段視頻可以有更直觀地了解:
自主研發圍堰下放智能監控系統 思微提供監測軟硬件支持
中鐵三局首次采用自主研發的圍堰下放智能監控系統,順利將如此巨大的圍堰按照既定位置準確入水。該系統在每個圍堰頂部布置了6個監測點,實時對圍堰下水的高度、平面位置、傾斜度進行監控,精度達到厘米級。該系統涉及到的監測部分軟件和硬件由思微提供。
項目難點與要點:圍堰高度較高,吊點容易偏衡
中鐵三局常益長高鐵跨沅江斜拉橋易總工程師介紹,該項目的難點與要點是:圍堰高度較高,對下放姿態要求比較嚴格;如果傾斜度超限,不平衡會導致下放過程中圍堰卡死;吊點偏衡之后,會造成個別吊點受力增大,進而增大安全隱患。所以下水過程中務必要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及時,這樣才能隨時調整圍堰下放的姿態。
思微快速響應項目需求,提供動態實時監測方案
由于疫情影響,項目需要追趕工期,因此思微團隊接到任務后只有一周的時間進行軟硬件的安裝與調試。針對這種情況,思微團隊快速響應項目需求,當天便提供了動態實時監測的方案,就近調集人手進行現場安裝與調試,在圍堰下水前確保了監測系統的上線。
由于安裝條件的限制,該項目采用思拓力S3A作為接收機進行動態監測,數據以4G網絡的形式回傳至思微智能監測軟件,再并入中鐵三局的自動化監測系統中。
相關專家認為,常益長鐵路的建設對于長株潭與益陽、常德產業帶的融合,同城化效應的顯現,優化湖南西北部通道的交通運輸結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因此沅江特大橋雙壁鋼圍堰順利下水,對常益長高鐵建設的推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思拓力很榮幸能夠參與其中,而思微智能監測在這項工程里也圓滿完成了自己承擔的任務。
關注思拓力微信
全國服務熱線:
020-66252886傳真:
020-32011102地址:
020-66252886